Personal Development is the Issue (Chinese)
第五章:个人发展是生命的目标
我们提问问题的勇气和有深度的答案使得生命意义重大。”
——卡尔·萨根
美国教育委员会发表的一项调查表明,在171509名被调查的学生中,比例最大的是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占68.1%。另一项由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赞助,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的统计调查发现,在48所大学的7948名学生中,只有16%的人的目标是赚很多钱,而78%的人想找到生命的目的和意义。
这项调查自人类诞生时就存在了。这是所有宗教信仰以及各类哲学的亘古目标:给予人们工具、方法和理解,给予人们更大的安心、目的和意义。
新宇宙论
寻找目标和意义似乎在新世纪达到顶峰。加拿大西三一大学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在新千年中寻找意义” 的国际会议。在谷歌上搜索 “意义和目的” 可以得到70000多个相关结果。
尽管调查显示大多数人相信我们生活的时代比以前好,但人们仍在不断地寻找它的全部内涵。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说:“信仰宗教是找到‘什么是生命的意义?’这一问题的答案。”对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正确的,但对许多人来说,似乎并非如此。
问题的真正答案存在于人们不断地成长和发展中,而非某一观点、信仰和见解中。古生物学家认为人类在地球上至少存在四百万年了(或按蒂姆·怀特的观点是四百四十万年)。直立人诞生于二百万年前,与当今人类类似的智人诞生于二十万年前,这让人们对于人类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形成新的宇宙论。
与传统的世俗或宗教的观点不同,这种新的宇宙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见解。Diarmuid O’Murchu对新宇宙论的描述如下:
“新的宇宙学宣称,创造本身是最主要的启示,上帝的生命和爱在宇宙生命的起源中首先是可见的和有形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种宗教都被认为是上帝对特定时代和文化的特定启示。灵性,而不是宗教,是新宇宙学的主要关注点。它试图探索人类出现之前的数十亿年中生命进化过程的精神意义。”
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观点。休·罗斯博士是一名受人尊重的科学家, 他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与众不同。事实上,他认为人类没有所谓的进化: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人们进行了对世界各地女性线粒体基因的大量研究。这些研究表明,现代人(实际上是女性)最后的共同祖先出现在二十万年前,这比之前大家所认定的年份更晚。改进后的测量手段将原先估计年份缩短为十三万五千年,最后缩短为十万年(如下文所讨论的,甚至可能是五万年)。
比较有趣的另一点是人类化石记录了在距今八万年至四万年之间智人曾面临灭绝。从进化的角度看,智人几乎灭绝后又在四万年前不明原因地繁衍兴盛。四万年前化石记录中现代人类的突然出现完全符合《圣经》中人类出现的日期。由于化石记录很少,三万五千年之前的具体时间不清晰,因而Omo Kibish、Skhul和Qafzeh发现的智人的准确出现时间还尚不确定。”
“鉴于他们的行为,这些标本可能不是智人标本。如果这些标本不是真正的人类,那么在四万至八万年之间灭绝的智人实际上可能代表那些特定种类的两足灵长类动物的灭绝,或表明人类在大约四万年前才出现在地球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现代人突然出现在四万年前可以归因于造物主的特殊创造。”
在罗斯博士进行大学演讲之前,我有幸和罗斯博士以及当地的分会成员共进晚餐,因而我有机会问他我是否正确理解了他的观点。
我问道:“博士,您的意思是人类是在四万年之前突然出现的,与其他的生物物种没有血脉关系?”
“是的。” 他回答道。
他认为人类是上帝在距今三万五千年至五万年之间创造出来的,与其他物种不同。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我怀疑他试图伪造观点来适应他的神学理论。但是,罗斯博士是一名受人尊重的科学家,并且他的观点都有可靠的学术研究支持。所以我认为博士的观点是唯一能解释大部分福音派神学理念以及基督教救赎论的方式。
人类历史有记录的六千年以来,这一直是科学与神学争论的话题,并且这一话题也应当引起人们的争论。人类也正是在质疑、争论的过程中成长。以下两段引言在本书开端和本章前面曾引用过,在此,我想重提一下:
“铁与铁互相打磨变得锋利,所以人与人互相砥砺才能变得睿智。”
“我们提问问题的勇气和有深度的答案使得生命意义重大。”
——卡尔·萨根
我认为,随着人们对自身以及所生活的宇宙了解的深入,宗教需要像知识一样进行彻底改革。宗教,尤其是福音派基督教,似乎很难与新宇宙论调和。我读过几十本由牧师、学者和信徒写的书,书中阐述了人们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场,并深化理解。很明显,我们过去的许多思考,武断的教义和观点给我们造成了许多问题,当然也抑制了我们成长的机会。正如网站“宗教宽容”所言:
“宗教是社会中一种特有的力量。它促进善与恶共同发展。从历史上看,它有助于废除奴隶制。它促进了种族融合、妇女平等权利和男女平等权利的实现。它激励人们为穷人、病人、伤者和失意的人提供帮助。反过来,宗教又被用来证明奴隶制、种族隔离、妇女压迫、歧视同性恋者、种族灭绝、灭绝少数民族和其他恶行存在的合理性。”
“宗教促使一些人致力于帮助穷人和贫困人士,例如:甘地,阿尔伯特·施维策和特蕾莎修女。 它驱使某些人全力灭绝尽可能多的“异端人”,如在波斯尼亚、东帝汶、印度、韩国、科索沃、中东、北爱尔兰、菲律宾、斯里兰卡、苏丹、西藏等地进行的大规模屠杀。 简而言之,宗教能使某些人拥有无私的爱,也能让其他人变得恶毒、胸怀仇恨。 宗教既能使人大善,也能使人大恶。”
许多人能不受思维限制,愿意接受自己无法将所有问题都解决这一事实是令人欣慰的,但人们还应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Diarmuid O’Murchu在他的《回归灵性》一书中说,他的这本书的目标是“重新获得长期缺失的被颠覆的灵性传统,并重新明确人类寻求生命意义和目的重要性。今天的宗教信仰不遵循逐步深入认识和逐步深入承诺的线性渐进过程。”
如同其他组织一样,教会正经历变革,或许我们的思想也需彻底变革。正如托马斯·伯利所说:
“人们虽然熟知傲慢的后果却依旧傲慢。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关于传统宗教作用的问题。我自己的看法是,对这些问题的任何有效的回应都需要宗教背景,但是现有的宗教传统离我们新的宇宙意义太远,不足以应对我们尚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没有传统的宗教,但它们目前不能做到需要做到的事情。因而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宗教导向。在我看来,这种导向必须从新的宇宙故事中出现。一旦我们认识到进化过程从一开始就是在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中进行,我们就能理解这种新的经验。”
远离有组织的宗教是一种趋势。去年,温哥华太阳报出版了以“上帝的十年”为主题的一系列文章,其中指出了温哥华人的热切渴望。 目前发展最快的是无教会主义。人们由于在生活中缺乏满足感,不断地改变教会和宗教。这种远离有组织宗教的趋势是有理由的,人们对宗教不满意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教会”或“宗教”本身缺乏鼓励人们成长的能力。
我的经验是,当地的教会或教区
更期望你能符合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提高认知层面。它们似乎更倾向于明辨谁对谁错,坚持教义,而不是指导个人成长和精神世界的发展。而个人成长和精神世界的发展是我认为我们能找到生命的真正目的和意义的所在。正如马修·福克斯所说:
“在宗教方面,许多有思想的年轻人都是后宗派。他们想要心灵体验和道德责任,但他们不遵守书写宗教学院历史的“我们与他们”的意识形态。”
备受人争议的约翰·谢尔比·斯邦主教在《为什么基督教必须变革否则将消亡》一书中的谈到:
“例如,教会的作用不再倾向于向人们灌输外在的神力,而更倾向于为人们提供接触万物中心的机会,让人们成长为命中注定的样子。”
许多牧师,学者和神学家重新思考他们的信仰,认识到传统的宗教信仰结构减缓——或更准确地说是抑制和延缓——人们灵性的成长,Diarmuid O’Murchu认为:
“东正教灵性受到了极端的压制。在宗教系统中,神的创造力的广度和深度被心怀善意但很大程度上受误导的宗教领袖所限制。 只有通过结束或破坏正式宗教,我们才能有希望在灵性数十亿年繁荣发展的地方恢复灵性。”
我相信新的宇宙学思想是能正常发展的:我们要“成长为命定的样子”。
目标和意义的起源
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不是来自于你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因为它们纯粹是主观的,也很有可能是不准确的。我们必须接受我们“知道” 的非常少这一事实——我们必须虚心求教,尤其是向过去学习。在过去,我们似乎是很糟糕的学生。
傲慢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我们因为曾经读过、看过、做过或经历过就认为我们知道一切。但事实上我们知道的很少。我们曾经认为世界是平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的话,你就会陷入危险中。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宇宙的东西,我们越是解开生命的意义,我们就越意识到我们所知甚少。据估计,我们对整个进化过程的理解仅占百分之一多点。科学,医学和所有知识不断增长,扩大我们的认识和理解。你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认为你已经想通了所有的一切,或者你的理解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有这种态度的人傲慢、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会让人性格走向极端。
目标和意义也并非来自于外在环境。由于困难时期可能是你探寻目标和意义过程的一部分,它们对塑造你的人格至少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这也是维克多·弗兰克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所学到的:
“我必须教导那些绝望的人,我们对生活的期望其实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的期望。他们需要停止追问生命的意义,时刻接受生活的质疑,并以适宜的行为回答生活的质疑。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责任,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并完成它不断提出的任务。”
弗兰克发现学会问问题,承担责任和不断前行比做其他事情更有意义。
目标和意义也不是来自于你的信仰或宗教,虽然信仰和宗教可以赋予你极大的力量。弗兰克在他的新书《人对意义的追寻》中以实验数据为证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是无宗教信仰的人与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的人一样能发现生命的意义。我们有弗洛伊德的“寻乐”原则,阿德勒的“求权”原则以及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原则。
弗兰克博士认为追寻意义是生命的主要动力,这也是他造词的灵感来源:“Logos”在希腊语中表示“意义”, “logotherapy”的意思就是“意义治疗”。我们可以经过以下三种方式发现生命的意义:
- 工作或做某事;
- 经历某件事或遇到某个人,最终爱上;
- 针对不可避免的磨难的态度
很显然,人际关系和对另一个人的爱,甚至对动物的爱,都可以给予我们深刻的意义和目的感;但这也需要人去维护,去信守承诺,去不断成长(我们在第三章中谈到过)。做好事和帮助别人能帮人建立自我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在治疗抑郁症患者时强烈建议他们进行志愿服务。我们的联邦政府和惩教部收集了关于累犯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自尊是通过计划和学习都很难改变的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回报社会时,个人的自我价值就会提升。”
如果你想要建立自尊,那么你就要做到不期待任何回报地付出并按《圣经》原则行事,给予比接受更好。塑造性格、自尊心以及自我形象意义重大,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大部分男士——能在工作、成就以及进步中获取巨大的满足感,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幸福在于取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做创造性工作而产生的激情”, 托马斯·沃尔夫说过“如果一个人有某项才能并且知道如何应用这项才能的话,那么他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少数人知道的成就感。”在另一方面,女性更倾向于在人际关系中找到成就感、目标和意义。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制定成长和发展的目标,这也让我进一步分析人们获得目标和意义的重要领域: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未来愿景
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引人注目、最具激励力和最有意义的事情。维克多·弗兰克用一句话总结了它在集中营中的一次经历:
“人只能通过展望未来而生存。”
他的感悟在与集中营管理员的交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管理员把维克多关了一天,对维克多说:
“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有一个声音说我可以许愿得到些什么,并且我只能说我想要什么,然后我就能得到答案。”
他问了什么时候战争会结束——他想知道什么时候集中营会被解散,什么时候能免受这些痛苦!他在1945年2月拥有了这一梦想,并在3月份的时候把维克多关了进来。弗兰克问他那个声音回答了什么,管理员回答道 “3月30日!”
当管理员告诉维克多自己的梦时,管理员还充满希望和自信地认为梦中声音的回答是正确的,但当时间一天天接近那个日期时,关于战争的消息传到集中营,战争不太可能在那个日期之前结束。3月29号的时候,关于战争的消息并没有任何改变,管理员开始生病和发烧。3月30号的时候,管理员开始精神混乱并失去意识。3月31号时,管理员去世了。失去希望极大地减弱了管理员抵抗斑疹伤寒的能力,让他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伤害。
这是证明信仰影响人生活的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讲过: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鼓励人们制定目标,构造一个令人心动的未来,并帮助人们克服恐惧感、不安全感、消极心态、空虚感和任何因缺乏希望而引起的问题。我相信,比起接受一些不断变化的宗教和信仰来说,拥有明确的目标和令人心动的未来更能让人们实现大多数的追求,让人真正的自我反省。当你想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信仰,自身状况,或任何其他的选择时,有一个积极的、充满希望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你是被告知还是主动接受或做出选择,只有通过发展自我、改变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对你讲的话、你所接受的事物以及所做的选择:你对自己、他人以及更大力量的意识不断增强,这会影响着我们。
我想起在多年前我非常渴望成长,想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信仰。但似乎每当我提出问题时,我的质疑渴望就会受到死板教条的压制,无法继续深入研究。
很明显,我要么遵从信仰,要么抑制我探索未知的渴望——但两者都不可能发生。不管我是否会做错什么事,我还是大胆地去探索福音派基督教、天主教和犹太教的深层宗教体系,结果却发现了更大的分歧和矛盾。这些分歧和矛盾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困扰,但我回想了我的使命宣言,回顾了我的目标,对自己说:“没关系。在我的生命中,我有目的、意义和方向。”我的未来目标和个人使命宣言又一次让我放平心态,鼓励我继续前行。
充满希望的未来远景给予了我力量。我意识到没有人知道一切,人们有提高意识的能力,在人们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一能力来改变自己的方方面面的话,我们就浪费了这一能力。巨大的机会只会出现在未来:看看人类的过去,看看人类犯过什么错,施行过什么样的暴行,做过什么样的坏事,看看你自己过去干过什么并告诉我你有多少想改变的事情。改变是关键!提高自己的意识,并借鉴未来,这样你就能以另一种方式来处理正面临的事物。
空虚
我们并不缺乏时间,我们缺乏的是向目标前进的方向以及对未来的打算。事实上,时间是问题的一部分;但问题是我们不是缺乏时间,而是拥有太多时间:懒散会让人堕落。我在本书前几章曾引用过戴维K.雷诺兹的话,他在他的著作开篇提到人们生活在安逸的年代里。
“科技发达的国家或经济发达的国家的人们不会受到生存的威胁,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当人们不再为生计奔波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懒散,开始吸毒甚至自杀。”
无聊——即“空虚”——比压力造成的问题更多,弗兰克似乎认同这一观点:不知道如何利用闲暇时间会产生许多不道德的性行为,让人抑郁,具有攻击性和吸毒,自杀的许多线索可以追溯到这种现象上。弗兰克认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少的人“追求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空虚的困扰。这种感觉表现为无聊和冷漠。无聊表示对世界失去兴趣,而冷漠则暴露出缺乏做事和改变某事的主动性。《韦氏新图解词典》将“冷漠”定义为“缺乏感情、情绪或感觉”或“无情,缺乏兴趣”。
人们只想找到针对自己问题的答案,但寻找答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提高意识并继续提出质疑。在《圣境预言书》中,一位睿智的牧师向一个人建议:
“生活中的问题不是找到正确的答案而是找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不断地问自己有深度的问题就是让自己处于成长的过程中:观察的过程,探寻的过程以及寻找的过程。这难道不是《圣经》要求和允诺的吗?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扣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扣门的,就给他开门。”
《圣经》中还说:
“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又来了知识,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兄弟的心;有了爱兄弟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能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所以兄弟们,应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成长,要在生活中变得品德高尚,要有效率和有成效。这个过程是持续改进的,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断地加深理解。知识是通往理解的道路,能帮人成为一个更加清醒的、有意识的人。探索永远不会结束,但明白了这一点可以让人成长,可以让人与目标一致,成为一个更有活力的追求者,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
现在,人们陷入了不能持续的瞬间满足中。我建议人们去做那些他们无法衡量的事情,这样他们会有更好的获得成功的机会。你不能衡量的事物是个人成长所产生的品质:智慧、理解、意识、情商、性格、远见和领导才能等。
弗兰克将意义看作一个整体:
“一个人必须要有最终的意义:必须有超越自己的意义,宇宙的意义,或至少,将一个人的生活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
他用电影作比喻:一部电影是由许多有意义的短片剪辑而成,但只有看完整部电影你才能了解电影所描述的整个故事。你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完整的画面,设计一种生活,努力将它变成现实。这就是愿景的力量,而目标是愿景的燃料。这就是我所写的另一本书《人生项目规划师》想要实现的目标,这本书可以帮助人们设计可以提供目的、意义和方向的生活。确立你的目标,努力成为你能成为的人。
第五章 应用
从你的优先目标和价值观开始,形成你的个人和家庭使命陈述。阅读《人生目标规划师》,它是一本很有用的书,可以让你按自己选择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来成长。
Definitions key to discussions: